close
完全沒想到 Plurk 上面會出現如此有深度的討論串,
那麼,今天的主題是:微型部落格的語言模式,
首先來定義一下微型部落格是什麼?
字數少於140字,定位是「隨時可寫,即時訊息」,
每篇留言(因字數簡短所以稱留言)都有獨立網址,
有RSS訂閱,好友的回應也會同時顯示在彼此頁面,
簡單來說,部落格該有的功能它都有了。
引用一段工頭堅的文字:
你當然也可以說這是一種死亡:傳統意義上的部落格﹝部落客﹞,將失去一部分隨興所至的輕盈;代之而起的,是更多更多各類“達人部落客”與“平民部落客”,藉由微型部落圈與傳統部落圈相互刺激影響、所開創出來的數位經濟新世界。
以上是對微型部落格的簡介,
下面要繼續探討「語言模式」的差異,
這裡要分成三個面向來講,
現實生活、網路(部落格、微型部落格)。
現實生活裡,
當然是視發話場合的不同,
選擇不同的語彙來表達意思,
比如說:
在公司裡你會說「對不起,您的問題我馬上為您轉接負責人員。」
在朋友間你會說「他媽的,你這問題怎麼會來問我?去問XX!」
部落格,
受限於發篇文章的長度相對來說比較長,
平台比較為一般網路使用者所知道,
相對來說是比較開放性的言談場域,
所以選擇的字彙相對來說是比較謹慎的,
文字也應該是反覆思考後精練的結果。
微型部落格,
和一般人對話就比較類似,
並且是偏向於「朋友間」的對話,
因為它是比較封閉的言談場域,
不知道使用者帳號、未加入好友…等,
是不能夠得知使用者發佈的訊息。
然而吊詭的是,
微型部落格在另一方面來說相對也是非常開放,
以 Plurk 來說,所有你加入好友的討論串都是可見的,
以現實生活的狀況來說,
就是你可以監控好友們的所有動態…(驚)
而回到語言模式上的差別,
關鍵在於微型部落格的「即時性」,
所以「對談」功能就自然而然地被增強了,
於是原先預期的「自我碎念」就開始產生變化。
(主要就是要講這個啦,我廢話好多)
多數人一旦意識到「發話被觀察」的狀態,
就會開始過濾發話的內容是否適合大眾閱讀,
這就是語言模式(型態)的改變,
因為自身會回應他人的發話,
所以也預期他人會回應自身的發話,
這會開放「個人言談私密性」,
變成半公開,或全公開的模式。
如此一來會演變成兩種狀況,
一是發話內容只限定自己知道,
(或使用隱藏發話/只限自己閱讀的功能)
一是發話內容潛在地引起討論。
引起討論有兩種意義:
一、失去原先微型部落格的本意,
二、對自身意識和隱私的「自我披露」。
以什麼心態來引起討論呢?
原本不公開的言論「主動」公開?
或是原先就是公開的言論?
(那為什麼不在更開放的平台提出?)
不管是哪一種結果,
都已經讓使用者在發言之前對文字先做過濾,
因此無法得到純「自我對話」的功能,
話說回來,社群網站哪個有辦法讓你自我對話呢?
有的,條件是:「限定不得回應」。
去除掉預期讀者回應的文字過濾器,
自身對話便相對地顯得比較可行,
但仍然要注意一點,
只有限制無回應,卻沒有限制閱讀,
所以他人仍然能閱讀此則發話,
在此情況下,
使用者仍然會考量到他人(預期中)的回應,
而再次將文字處理過後再行發表。
結論?沒有。大家請自行發揮。
歡迎在本篇留言繼續討論。:)
【相關網站】
Buboo:http://buboo.tw/
Twitter:http://twitter.com/
Jaiku:http://jaiku.com/
Plurk:http://www.plurk.com/
【相關閱讀】
微型部落格Twitter 掀起Web 2.0結合手機新狂潮?
twitter、Buboo與七嘴八舌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