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台灣人…或者我該說中國人…
似乎都很迷「補習」這東西,

從學前開始,
想上好的幼稚園,或是雙語幼稚園,
就要先補習,為了有一個好的開始。

國小一路到高中,這不用說,
各科有各科的專班,
考前還有衝刺班,
再不然就是各種「保證班」,
琳瑯滿目,任君挑選,包君滿意。

到了大學之後就不補了嗎?錯。
準備就業的有「證照班」,
準備升學的有「研究所補習班」,
奇怪了?研究所考題千萬變化也能補?
如果你存有上面這個問題,
那你肯定不是台灣人(或中國人),
因為補習的終極奧義是:考什麼補什麼!

正因為補習實在是太日常生活化,
幾乎每個學生都有這段記憶,
所以在昨天的聯合新聞裡就做了青少年民調:

行政院青輔會進行一項「十大最Young政策」網路投票,調查最受青少年關注的議題,結果顯示,「今天不補習」得到3866票居第一,排名第二至第五的是「我的未來不是夢」、「溫暖社區有愛的家」、「e網情深~青春不留烙印」、「和體罰、髮禁說BYE BYE」。

說到這裡,我的重點是什麼呢?
我想談的是「一般人」對「補習」的定義。

回頭看一下前面那些文字,
我的描述是不是圍繞著「學校課業」打轉?
你有沒有想過,
除了補國英數史地理化地科生物…
有些小孩子還補了別的?
但我們不叫它「補習」,叫它「上才藝班」,
譬如:畫畫、書法、鋼琴、舞蹈…等。

如果說,畫畫是一項才藝、技能,
可以成為以後職業選擇的一項考量,
可以是你吃飯賺錢的工具,
為什麼國英數史地理化地科生物…這些就不算?

莫非是這些所謂的才藝被社會價值觀邊緣化了?
而,如果不要這樣子的「二分法」,
你會想要統統都叫「補習」,還是叫「上才藝班」?

假設不管什麼種類的課外學習都叫補習,
那是不是還有同樣多的青少年大喊「我不要補習」?
真是這樣子的話,
那我看大家都不用工作了,
沒有一技之長你要和別人競爭什麼個鬼?

假設不管什麼種類的課外學習都叫上才藝班,
那大家是不是會比較心甘情願去上課?
多學一樣才藝,多一樣謀生工具,
這樣子的想法是不是比較正面?

我有補過習,也上過才藝班,
但這些東西不盡然是我升學就業的必需品,
相反地,我反而覺得課外學習的東西,
有很大一部分成為塑造我人文素養的養分。
(當然我不是指學校課業就沒有功勞)

興致一來,彈一兩首曲子自娛,
縱使我彈的實在爛得可以;
有煩心的事,和外國友人說說,
也許英文文法到處都有小批漏;
照這樣說起來,
我還蠻想向補習說:「Yes, I do.」:)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weedyc 的頭像
    weedyc

    I, Me, Myself

    weedy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