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網路行銷」這個詞已經紅了很久,好像大家都在講,但是又講不出個所以然,今天我就站在使用者的角度,和大家談我眼中的網路行銷。
先來定義一下,簡單說,只要是藉由網路把某樣東西推銷出去,就叫「網路行銷」。可以推銷什麼?產品、品牌、個人、意念…通通都可以,只有「你想不想推」,沒有「你能不能推」。
網路工具多到包山包海,但常見就那些,以下分別就各類簡短介紹:
A) 部落格:這應該是 web 2.0 最常見的行銷手法之一,廠商可以自己架設部落格散佈相關訊息,或者找相關領域的部落客寫手,不管是當槍手或是寫試用心得文,都屬於這一類。
B) email:這應該是屬於 web 1.0 的老古董了,基本上就是用多到爆炸的廣告信塞滿你的信箱,仗著你擋他一個免洗帳號他再申請二十個的厚臉皮功力,還是有不少廠商覺得不寄白不寄;另外,大多數的特價 DM 也還是用這招,因為真的說不準哪個消費者一個擦槍走火看到型錄就熊熊燒起來。(咳,我就有過。)
C) 微網誌或社群(交)網站:這兩者絕大部分都屬於 web 2.0 後期,也是現在很流行的行銷工具,但基本上仍然受限早期「部落格式」的想法,由廠商代表開設官方帳號,不定時發佈訊息,內容多半還是以文字為主。
D) 無名相簿:說真的,除了無名相簿我也想不出什麼更符合此類型的行銷,雖然我很討厭無名,但我沒辦法忽略無名相簿背後強大的正妹軍團和上百萬個使用者。
E) youtube:影音網站應該就屬 youtube 為最大宗了,所以我乾脆把 youtube 視為影音網站的代名詞。大部分的使用方法是拍攝一系列的影片,分批上傳,藉此營造出「延遲滿足」和「話題」。
F) 分享連結:藉由多人散佈其單獨存在的連結並獲利,進而鼓勵使用者散佈連結,以達成其擴散訊息的目的。最典型的例子是博客來的購書折扣連結。
G) 側欄廣告:這部分 google ads 算是濫觴,其後由 Facebook 接手往 web 3.0 邁進–將使用者依特定項目分類,讓廣告關鍵字更能發揮作用。
以上是簡單分類說明,在真實情境下使用時,通常都是混合多種方式,文字、圖片、影音、連結,這四種基本心法要怎麼搭配,就是各家一爭高下之處。
大部分的人一聽到網路行銷,直覺就會想到 (C) 微網誌或社群(交)網站,是,我近年也是關注在這一點比較多,但我們也不要忘了其它手法有些仍然很實用,只是包裝手法的問題。
舉個例子來說,如果今天是某個保健食品要進行 email 行銷,把商品清單列出來大打價格戰,我連看都不想看,和自己身體有關的食品,價格不應該是重點,既然如此,倒不如反向思考,把食品的地位包裝得高一點,利用「養生資訊」的高密度內容,把食品的形象往上提升,這樣子的 email 內容一定有不少人會想要留著,只要留著,就有擦槍走火的機會。
這一來就講到行銷的重點:定位。有些產品適合一上來就擺明自己要做生意,不囉嗦,折扣直接殺給你看;有些產品則適合從使用者的周邊下手,像是獵捕動物一樣,圍成一圈再慢慢縮小範圍。沒有搞清楚自己行銷的定位,你很難成功。我這樣講就代表還是有機會,只是這個機會不是人為,而是天時和地利。:)
現在非常流行在 Facebook 上建立粉絲專頁,好像建了專頁大家就會一傳十、十傳百,樓上揪樓下地按讚成為粉絲,錯!比起在其它微網誌或社群(交)網路上建立官方代表帳號,行銷產品或品牌形象,Facebook 無疑是高效率又高風險的一種,因為其它網站使用者分享的對象大部分是「網友」,但 Facebook 上的使用者分享的卻有很大部分是「現實生活有關連的朋友」。
(網友一詞在此指的是單從網路上認識的朋友。)
單這點差別,Facebook 上的操作手法就必須比其它網站更考量「人際互動」。一般來說,折扣類的訊息在 Facebook 粉絲專頁上是最有用的一招,因為實體生活圈裡的朋友,理論上地域相近,可以共享或發揮最大折扣,這比單純「訊息傳遞」的滿足感或是「得到第一手消息」的成就感都來得強烈很多。
其次,Facebook 因為內建有訊息分享按鈕,不管是動態或網誌,其實都很輕鬆就能分享,但正因為它太輕鬆,所以使用者反而會回頭考量到大量訊息轉發的問題(簡言之就是洗板),如果不是真的很有梗,或是十分實用的資訊,一般使用者不傾向看完當下立即轉發。
最後,不管是微網誌或社群(交)網站,品牌最應該利用它們來做什麼?我覺得是「客服」。你沒有什麼其它管道可以和使用者這麼近距離的接觸了,所以這一塊非常應該要拿來做客服。利用這一塊做線上客服,除了它即時性和客戶的親近性,還有一個好處是:使用者會替你回答使用者的疑慮。
想想看,以前寄信給客服好比石沉大海,誰要回、什麼時候會回、處理到什麼程度,資訊全部都是不透明的,使用者只能被動地在電腦前等回信,然而回信如果不夠解除使用者內心疑慮,還得要再次進行同樣步驟。問題是:可能很多使用者都有一樣的問題?可能A不懂的是某一區塊,B不懂的是另一區塊,但他們互相知道對方的問題答案在哪,為什麼不讓使用者自己解答呢?
當然,解答完畢以後官方可以將資料彙整更新Q&A,使用者看到自己的回覆和意見獲得重視,就會加深他對這個品牌的信任度,一舉數得!
既然這是篇講行銷的,那我順便行銷一下我自己。XD
72 年次,彰師大畢業,原專長是英語教學,
使用網路年資約 10 年,blog、twitter、plurk、Facebook 通通有在用。
如果看完這篇文章對我有興趣,歡迎寄信到我的 gmail 信箱,
或在此篇文章底下留言。:)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