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憶裡,家鄉和海是分不開的,
外婆家外面,幾步路的距離,
就是一整片海藍藍的景象。

那片沙岸,不是當地居民不會知道,
於是面貌被保持得很完整,
乾乾淨淨的沙,是小孩子很好的玩具。

小時候,玩沙的工具一應俱全,
小鏟子、小水桶、小雕刻刀、
小粑子、小水包,
很可以自己一個人玩上半天也不累。

長時間這樣曬太陽下來,
就算是白皙可人的皮膚都要被曬到黑了,
何況我打出生就是黑肉底(台)?
又加上家鄉當時民風淳樸,
我玩得很野,有一個相當快樂的童年。

看海,
沒有人會穿著細高跟鞋細肩帶洋裝外帶3公分厚的粧,
正常人的裝扮會偏家居,
小孩子一般都會穿著舊衣服,
鞋子也以拖/涼鞋為主,
更多時候,在海灘上是沒人穿鞋的。

就從那時候起,
我對「光腳ㄚ」這件事著迷不已,
踩在熱熱軟軟的沙子上,
一邊大呼腳燙一邊向海奔跑,
那場景在我成年後還不斷重複播放。

海邊的空氣是很複雜的,
有海水淡淡的鹹味,
混合太陽火辣辣的熱氣,
還有不知從哪個國度吹來的風,
加上人群嘻笑打鬧的聲音。
(別懷疑,那也是有味道的)

在海邊住久了,
對空氣裡水氣的味道就變得敏感,
常常我嗅到下雨的氣息和朋友說,
朋友全是一臉不相信,
但過沒多久雨就嘩啦嘩啦地倒頭下來。

從來沒有試過下雨天去海邊,
所以海在我的記憶裡都是熱的,
除了岸上小販賣的彈珠汽水,
冰冰地靠著被太陽曬到發燙的臉頗,
無論是誰都會想說「爽!」。

曾經有一次,畢旅在花蓮稍做停留,
花蓮的海景是很壯觀的,不像家鄉的海,
那麼一大片全都是海,
伸手指劃出一個大弧,通通都是海。

那天也是個晴天,但太陽不算太大,
大家坐了幾個小時的遊覽車趕路,
突然可以下車閒晃,就算是要曬太陽,也是願意。

許多女孩視「不怕曬」為最大極限,
而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和海親近,
頂多脫光鞋子沾沾海水,
但也要大呼小叫一番,
只有我一個人站在深度及膝的海裡玩水,
惹得朋友們全把我當瘋子看。

其實他們都不知道,
我只是因為有回家的感覺而高興,
我是海的孩子啊!:)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eedy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