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【一、微網誌是什麼鬼?】

你對微網誌的了解有多少呢?它是像網誌(blog)一樣的東西嗎?那 blog 又是什麼東西呢?

Blog 是從 weblog 縮寫而來,weblog 一詞,早在 1997 年底,由 Jorn Barger 在他自己的個人網站 (http://www.robotwisdom.com/) 中所提出。在這之前,所謂的 weblog,是指 web log ,是在網頁伺服器上的紀錄檔,記錄使用者的 IP、瀏覽網頁時間、系統錯誤訊息等技術性的文字。

Jorn Barger 提出 weblog 這個概念之後,原本記錄技術性文字的紀錄檔,轉變為用網頁 (web) 來呈現的個人日誌 (log) 的模式,此時的 weblog 才具也可讀性,內容多半是由一個人(或一群人) 撰寫,並且定期更新。


後來,在 1999 年四、五月間,Peter Merholz 將 Weblog 唸成「Wee-blog」,聽起來就像是 We Blog(我們Blog)。慢慢地,大家就沿用了Blog這個名稱。

(資料來源:
華龍國小數位學習網 1.1 Blog的簡史)

了解 blog 的由來之後,又有一個新問題產生:怎樣才叫 blog?網誌的組成要素有哪些呢?

我個人認為有三項:內容、時間和獨立網址。內容當然是最重要的一項,從原本的 web log 到現在的 blog 型式,如果沒有內容那還能叫 log 嗎?第二項時間,了解 blog 的歷史就不難理解時間也是組成要素之一,因為它原本是「紀錄檔」出身的嘛!最後一項,則是因為現代的 blog 是要由「網頁」來呈現,所以沒有獨立網址那就免談了!

講完網誌(或稱部落格)的意義,接著來談微網誌的誕生。一開始網誌主要著重在 log(記錄)功能,然而隨著部落客(blogger)越來越多,內容越來越充實,公民媒體逐漸興起,改變了人們過去「隨見隨 po」的網誌習慣。但是很多部落客寫部落格的並不想每篇都言之鑿鑿,一開始那種輕鬆無負擔的生活瑣事分享到哪裡去了呢?

正巧,網路在手機上找到一條出路,使用簡訊發表文章,或直接用 3g 上網服務的人越來越多,微網誌(micro-blog)當然就順勢而生。所謂的「微」是展現在單篇文章的字數上,它有 140 字數限定的要求,因為「手機簡訊有 140 字的發送限制」,可見微網誌的訴求很明確:回去以往「行動力強、無壓力」的網誌發表環境。除此之外呢?微網誌和網誌有什麼異同?


 網誌  微網誌
 文章分類?  可(時間、主題、標籤)
 可(*時間)
 留言回應?  可(單則不限字數)  可(單則限制 140 字)
 引用?  可  否
 訂閱?  可  可(follow)

*目前只有 plurk 有使用者自行開發的噗浪歷史查詢器,勉強算有「依時間分類」的功能。

照這張表格來看,的確,網誌幾個比較重要的特色,微網誌都能達到,不負它名字裡的「網誌」兩字。但拿國內目前比較常使用的微網誌 twitter 和 plurk 來比較,兩者都有獨立網址,但 twitter 好像沒有時間分類的功能。


【二、Plurk VS. ???】

確定了 plurk 微網誌的定位,我們再繼續看 plurk 還有什麼?還記得我曾經介紹 plurk 可以是「msn/blog/報紙/碎碎念/討論區/知識+」嗎?現在我就來一一分析為什麼有這麼多類似的東西存在,但我還是愛 plurk 勝過其它?

1. plurk vs. blog–plurk 像 碎碎念?

我原先對 plurk 的期望是把它當成碎碎念工具,但碎碎念 pixnet 本身就有了,何必往外找呢?因為 blog 的碎念是附加工具,使用 blog 還是以發表文章為主要功能。再者,blog 的碎碎念並不附帶回覆的功能,我想應該有不少網友很想針對碎碎念回應,但是卻不知道是要隨便找篇文章留言還是到留言板去留言。(後者顯然更不被部落客重視,去那邊留言更少回應吧!)

2. plurk vs. bbs–plurk 的回噗像 bbs 的推文?

的確是很相像,因為都是針對某篇文章(某則主噗)的回應(回噗),而且它們基本上都是主題式回應的模式(這點 twitter 就很糟糕!)但是 plurk 贏在它可以顯示(動態)圖片、同一則回應的字數更勝 bbs、有獨立網址可供連結(這點 ptt 現在也有了!超棒的!),還有最重要的「新推文自動置底(有 tag 可以直接觀看回應過的噗)」,這個逆時序功能是它大勝的主因!

3. plurk vs. 討論區–plurk 可以當知識+?

撇開網路不講,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需要向朋友求救的時候,但跟現實朋友求助有一個問題是:他們和自己畢竟生活圈相近,懂的事情也差不了那裡去,可以求助的範圍有助。於是有網路之後,很自然地知識+就興起了,因為網路上有各式各樣行業的人可以幫你解答。

但 plurk 贏在哪裡?很妙的是,plurk 贏在它的「小眾」,換句話說就是你對解答的「信任度」。這些朋友 (friend) 和粉絲 (fan) 都是你審核通過的人,由他們來解答你的問題,自然是比毫無意義的 ID 來得有信度一點。而且你上 plurk 像是一群朋友聚在一起,你發出一個問題,在場朋友沒有人會?沒關係,把問題轉問出去就是了!這樣一來,問題解決的速度就比知識+要快很多!

4. plurk vs. msn–plurk 像 msn 的暱稱?

剛剛去測了一下 msn 的顯示名稱和個人訊息欄,兩者都有字數限制,但我沒認真算是限制幾個字(反正這不是重點)。如果說有了 msn 的暱稱欄,為什麼要 plurk 呢?因為別人只能看見我「當下」的 msn 的暱稱,無法在同一介面上看到過去的歷史記錄,而且能見 msn 暱稱的對象範圍狹小,必須要和我有互加 msn才看得到。

你也許會問,現在 msn 有記錄暱稱的功能唷!(詳情請見MSN暱稱不要亂打,小心留下呈堂證供)哈,這才不是 msn 的優點呢,網友可是把這個功能罵到爆了!因為 msn 本身是「只限朋友」的工具,結果暱稱記錄的網站卻是「公開平台」,根本就互相衝突嘛!

更 進一步拿 plurk 主噗和 msn 暱稱的內容來比較,因為 plurk 互動性強、即時性高,所以會傾向把「當下在做的事情&想法」噗上來;msn 的暱稱則相對地只把「當下的想法」打上去。至於「長久以來的想法/概念/價值觀」則是兩邊都可以發表。結論:就發表而言,plurk 只贏在即時性。而這兩者的即時性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差別:雖說不上 plurk 網站和登入 msn,兩者都看不到更新,但是一旦連線(登入),plurk 的更新會有標示,msn 的卻不會,你要自己一個一個看。 (逆時序優勢又出現了!)

除此之外,第一點提到的「附加工具」概念,也能應用在解釋 msn 暱稱上!blog 主要功能是發表文章,碎碎念是附加;msn 的主要功能還是在對話,暱稱只是附加。結論:plurk 勝出的原因:把文章和碎念結合一起,對話和暱稱結合在一 起,一則噗可以同時身兼兩種功能!


【三、plurk 重新定位】

而 msn 只限朋友的功能,則間接揭櫫了 plurk 不只是微網誌最大原因:它同時也是一個社群網站!twitter 使用 follower/following 的字眼,偏向保留網誌使用者原來的習慣用法,就這點來看 twitter 是保守了點,它應該是想藉由「RSS feed」的觀念來吸收部落客,如此一來 twitter 反而帶有比較強烈的「網誌」意涵。

但 plurk 則直接向社群網站靠攏,因為它使用的是 friend/fan 這些詞。也因為 plurk 使用 friend 這個字眼,所以你會更關心「朋友」在做什麼、講了什麼話、分享什麼消息?(所以重情感的台灣人在 plurk 上的黏度遠勝過 twitter 啊!XD)

重新定位 plurk 之後,你會發現很多問題都迎刃而解:

1. twitter 和 plurk 的黏度有差?當然有差,因為這兩者本身的定位就不一樣。
2. 140 個字的限制會不會不夠用?當然不會,因為你和朋友講話本來就不可能一次講到 140 個字那麼多!
3. 微網誌為什麼沒有匯入匯出的功能?目前看來兩大龍頭都沒有開發這個功能的意願,因為微網誌的內容主要還是以「生活化/即時訊息」為主,這種內容比較不會有人想要反覆閱讀。

最後,一個新服務是不是能容易被網友接受,端看它和既有服務之間是否有所延續但又有所差異。plurk 補足了 bbs、msn…等的不足,但是又跟它們有某部份精神上的相似,因此可以在這些服務裡殺出一條血路,在台灣開始夯起來!


ps. 至於為什麼要把自己做什麼事、在想什麼發表到網路上呢?請看噗浪的浪漫寂寞。: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weedyc 的頭像
    weedyc

    I, Me, Myself

    weedy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